只要回拨就可以“去伪存真”
■ 应对之策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还建议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来电,这种电话只是伪装,一旦回拨,电话 将接通真正的机主。当遇到亲朋来电涉及对方要求存入钱款、提供现金的,务必要设法确认通话人是手机或固话机主,不宜简单地以来电显示号码即判断对方身份, 最好回拨电话进行确认,以免受骗上当。
移动运营商方面提醒:这种骗术之所以得以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骗子必须事先知道两个号码双方的关系,当然获得这一信息,有的是通过事主存储在手机中的相关资料获取,有的则是通过别的渠道。建议储存号码时分类、名称越“含糊”越好。
■ 追究
这种修改手机来电显示方式,已被广州、深圳、郑州等地区的警方发现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于诈骗,当地警方已经发布了消费预警提示。虽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技术进行犯罪,那么修改手机来电显示的技术是否涉嫌违法呢?
而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律师则明确表示“肯定违法,而且已经违法了。”
邱宝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电 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为此邱宝昌解释道:“即使没有侵犯他人隐私,危害国家安全,诈骗他人财产。即使没有给 他人造成损失,但是修改了传输的数据,也已经属于违法。”同时,在2000年通过的《全国人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也明确规定了,对于非法截获、 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行为的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宪法中也对保障通信自由,不得损害通信自 由权有明确规定,至少三种法律法规表明修改来电显示等于影响了通信自由,肯定属于违法。”邱宝昌律师进一步讲道。
邱宝昌律师还强调“这种违法行为是两方面的,贩卖违法,购买也违法。”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该软件还用于娱乐,比如愚人节搞怪捉弄人,还有一些公司业务员的手机会 使用“手机改号软件”,打出的电话显示的不是11个“0”就是“号码受限制”。这样做的原因是怕对方掌握业务员的手机号,事后“找麻烦”。私家侦探或者调 查公司开展业务时为了“方便”也会使用该软件。
律师 如能防不防 运营商需担责
■ 问责
邱宝昌谈到,在我国,经营销售任何产品都需要有经营许可,通信领域也不例外。不管是基础电信 运营商,还是增值服务商,都需要有业务经营许可。但是,这些在网上销售非法软件的公司是否有相关监管部门去审核它们的经营资格,“如果没有经营许可就更是 违法”邱宝昌表示。也许目前因修改手机来电显示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只是极个别现象,但只要存在就应该有相关部门承担责任。“首先,销售这类软件的公司承 担责任是无可厚非的”
而对于运营商则有两方面可能,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邱宝昌表示“如果提供通信平台的运营商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因为技术疏漏,缺少补丁或者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加强安全防范,可以不用承担相关责任。但是如果运营商能防范而不去防范是一定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运营商 暂无办法应对
■ 问责
据北京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绝对有责任,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制止。